Chủ Nhật, 25 tháng 12, 2005

我买咸鱼他捏住鼻子

事情是这样子的。如果我在巴刹买咸鱼,那是因为我喜欢吃咸鱼,或者是当天我想吃咸鱼。他们不喜欢咸鱼的味道,那么请他们捏住鼻子经过我身边,或者远远看到我手上持着咸鱼就不要和我擦肩而过了。毕竟我可以高高兴兴吃我的咸鱼而他们可以高高兴兴略过他们不喜欢的咸鱼的味道。
所以他们不需要大声的揣测我买咸鱼的企图。而我也不需要因为有人不喜欢咸鱼的味道而不敢上街买咸鱼。
就好像我在我的部落格涂写,就只是简简单单的写我想写的东西,不用在意有人不喜欢我写的东西。因为世间万物是相对的,任何东西都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喜欢的人读得开心,不喜欢的人可以闪开,大家相安无事。就算偶尔得到恶言三两则,也无伤大雅。
一笑置之。继续涂写。至少,我自己喜欢我写的东西。

Thứ Bảy, 24 tháng 12, 2005

平安夜

和朋友在feeling音乐空间泡了一个晚上。那边很多人,台上的live band 激昂奔放,台下的听众喧闹欢呼。且不管圣诞节的原意,至少现在的类似节日都给了多数人一个狂欢的借口。于是他们欢呼着“圣诞快乐”,内容无妨,语调才是重点。朋友和我静静坐在室外,若有所失。我们不觉得有什么可以欢呼的,彼此细诉一些新年的展望,噢,对不起,那应该是下个星期的事情了。




回家后已经是一点左右了。往电脑的MSN好友名单一瞧,恰好公主上线,他打开视讯。我看见里头的一张疲惫却兴奋的脸孔,他说他今晚非常开心,要我猜猜那是怎么一回事。我说你收到了惊喜的圣诞礼物。他二话不说,拿起一束玫瑰对我展示其中的一朵白色玫瑰。“我最喜欢白色玫瑰”,他说。“不过这不是重点”,他笑嘻嘻道,放下玫瑰,他打开一个小盒子,里头是一个戒指。他把戒指戴在手上,笑嘻嘻坚起手掌。我看见洋溢其中的幸福感,心中一动,之前喧闹中的的油然落寞褪去,莫名其妙的开心起来了。“今晚王子向我求婚”
他说起了王子是他的初恋情人,曾经分开过,他以为他不会再和王子一起了,可是若干年后他们的爱情重逢,回到最初的起点,很不可思议的说。“这是我欠他的”,公主说。“还得甘甘愿愿,何妨”,我说。
下午我看电影《无极》,里头有一句话:真正的速度你是看不见的,就像风起云涌、日落生息,就像你不知道树叶什么时候变黄,不知道你的孩子什么时候长出第一颗牙,不知道你会什么时候爱上一个人。
幸福就是以这样的一种速度贴近。我祝福公主和王子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圣诞,总算快乐起来了。

Thứ Tư, 21 tháng 12, 2005

第一次人像摄影 2

这几天忙着处理星期六拍的人像,也和同事们讨论了这回人像拍摄的成果。大家都有不同的意见,有弹有赞,譬如B说阿晴的鼻子太大,我应该迁就一下镜头。又或者W说的主题和模特儿的表情不协调,我应该善于捕捉那一瞬间的冻结的情感表达。我倒觉得模特儿本身不是问题,他不只漂亮,而且面对镜头非常自然。还是J说得好,没有不上镜的模特儿,只有不会捕捉模特儿最美丽的一面的摄影师。
总结上我对自己的拍摄作品不尽满意。技术层面的有用光的技巧,我对人像肤色的估计错误,大多数的曝光偏暗。而且还减低闪光灯的输出,造成脸部的暗调。下次记得在高调的环境光下可以提高1/3档曝光,正常的闪光灯输出或利用反光板。再来就是角度的运用,通常人像摄影有一大堆什么对角线斜线高角度等等的拍摄角度,但是这次拍摄我运用的角度简单普通。虽然说那些“所谓”的角度未必适合我要表达的意境,但以后可以尝试。还有意境的营造,背景和光线气氛的烘托等等,我还没有明确的概念。还有这次摄影的最终意图:宁静的感觉,我不知道照片是否给于观者如斯感觉,自己端详的时候,觉得还好,到又觉得不够好。就是这种模糊的喜欢和不喜欢界线让自己深思了许多。
关于人像摄影的,自己的所在。

阿晴 - 都市里的恬静














Chủ Nhật, 18 tháng 12, 2005

第一次人像摄影

天还没亮就下起雨,厚厚的雨云布满整片天空。我洗刷过后站在阳台上望着灰暗的天空,心想糟糕,户外的取景无法成行了。也因为思量太久而迟出门,原本约好7.30到阿晴的家接他,却迟了15分钟。
吃了早餐后已经是830,是我们约好在titiwangsa集合的时间,我赶紧打了通电话给james,想告诉他我会迟到。怎知道他睡眼朦胧的接了电话,说道是的我马上就出门,好离谱的迟到啊!
所以我和阿晴就先去titiwangsa,那时天空已亮,雨也停歇了,我们开始拍摄。
我们在一片草地上拍摄,我没有头绪,先前的构图和光线都派不上用场,阳光被云层挡着,天空灰白色,漫射光,柔和有余,却失去了光影对比的性质。所以我决定拍些柔和性质的半身照,让青青的草地和树丛背景凸显身着白衣白裙的阿晴。贯彻我们这次的拍摄主题,我带了好几本书,让阿晴捧在手上摆出阅读的姿态,借以传达主题:都市里的恬静。我觉得一个人静静阅读就是一种恬静,而都市里,公园算是一个蛮适合静静阅读的户外场所。(其实也想过要去闹市里,在人潮汹涌的街道上占据一角,或车流熙攘的马路边静静阅读,那会是更大的对比。可惜由于时间和人力和天气的关系我们没有执行这个构思。)
james终于在一个小时后抵达,我们和阿晴再沟通一阵,拍了一会儿又下起雨来,大家都躲到凉亭里避雨。可是雨没有停歇的意思,所以我们冒雨走回车上,去第二个景点:国家剧院。
我们决定在国家剧院里的咖啡馆拍摄,阿晴坐在栏杆边的位子,一杯茶,一本杂志,栏杆外是青青树叶,还嫩湿着这场清晨的雨露。在清爽的环境下的恬静,我架起长焦镜头老黑,从远处拍摄,把静止的时间和绿意的空间压缩成一种轻轻柔柔的恬静。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我们去椰子屋午餐,james另有约会而先行离去。剩下我和阿晴,所以我也不打算去其他景点了。就向庄若借了椰子屋楼上的大厅来拍一些室内的人像。
一直拍到下午六点多,大家都累了。准备离开。题外话:阿晴爱上了椰子屋的披萨,还打包回去给家人做晚餐。
总结一下,这次人像拍摄我拍了2GB,都是raw 档,大约有400张。也拍了一卷黑白菲林,柯达BW 400 CN。也许是习惯了数码可以即刻浏览成果便利,拍菲林的时候战战兢兢,测光偏向亮部,企图营造强烈对比的效果。成像如何有待明天菲林冲洗后才有分晓。
总算体会到了人像摄影的难度,架起了所谓的人像镜头50mm,美丽的模特儿站在眼前,心里也有了一个主题。可是要怎么拍摄呢?半身构图或大头照,大光圈对焦眼睛虚化背景,闪灯制造眼睛的光采,单纯的背景,或高角度或平行视线的角度,或蹲或站在凳子上,或躺或俯,这是摄影师的舞蹈。模特儿的舞蹈呢?或站或坐或轻靠或仰望或俯视或跳或跑,眼神飘向镜头或远离镜头,脸型角度和光线角度和镜头角度的变化,等等。这就是我仅有的人像摄影概念,显然不足以拍出主题的概念。不过亲身体验了,却是得益良多,不管是技术上的运用还是构图和概念的运作,甚至是对模特儿姿态和脸型的掌握,都有了深一层的体会。
阿晴面对镜头很自然,毫不造作的表情和落落大方的姿态实在让我更轻易的捕捉主题的画面。他也有很多点子,在椰子屋的室内拍摄,躺在地板上的那个概念就是他提出的,而且效果蛮不错的。他很清楚自己的脸型适合怎么样的角度,怎么样的发型,还有如何营造眼神的感情。最好玩的是,我们的拍摄过程是一种集体创作,彼此会提出意念,光线的运用,姿态的幅度,脸部的表情,角度的取舍等等,借用数码相机的便利边拍边看效果,也算好玩。
这次经验很值得,我看到了不同镜头的运用的效果,也体会到了人像摄影的高度。阿晴的模特儿经验也带给我不少方便,除了学习和模特儿沟通的重要性,也从和他的交谈中得知一些专业摄影的过程。
这是一次学习过程,我毫无压力(除了阿晴说过:如果拍到我不美你就惨!),随心所欲,不其然竟得到了这么多。

这就是阿晴,我们当天的模特儿。其他的照片容后再贴上。

Thứ Bảy, 17 tháng 12, 2005

小小意外,一段机缘

话说星期六午间我在bukit bintang的其中一个露天停车场大意撞破了旁边车子的讯号灯,并刮花一部分的车漆。事情发生得很缓慢,那时阿晴坐在司机旁席,他眼睁睁望着我转向太急而趋近隔壁车子,随着他的惊呼声我也意识到,但反应不及,一阵碰撞的声响传来。阿晴望了一下隔壁的车子,转过头来说:讯号灯破了,车漆也脱了。当时没人在场,也许我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良心不安,我必须承担自己的行动所带来的任何后果。阿晴和我相视好一会儿,不约而同说不如写下电话号码给车主让他索赔。
大约半小时之后车主就打电话来了,是一把中年的声音,还蛮客气的,我们约好第二天会面商讨赔偿事宜。这个时候心里还是有点忐忑不安,最怕遇到横蛮的车主。
第二天一早他来电说好一个地方会面。他问我是不是慈济人,我怔了一下,说是,他说他也是。呵呵那真好,事情好像不那么糟糕了,慈济人一定不会横蛮。
然后我们见面,他和太太一起,外表蛮和蔼的夫妇。他们说今早发现到我昨天留给他们的字条背面是静思书轩的宣传单,才意识到我也许是慈济人。这真是一种机缘啊,我们聊了好一段时间,关于慈济关于彼此的工作好像长辈和晚辈的闲话家常。他一直强调我留下电话号码是很令他感动的事情,他说大多数人都会一走了之,没想过有人会留下联络号码(我在心底问:难到这个社会真的这么糟糕吗?),他说更加没想到会留下电话号码的是个年轻人(我又在心底问:难道目前的年轻人真的这么糟糕吗?为什么这位中年的观念里年轻人不会承担犯错呢?),他还说他的朋友们一口咬定留下电话号码的人肯定是基督教徒(我又在问:原来基督教徒在大伙儿的观念里是负责任的?)。他说知道了我也是慈济的一分子后很感动,说了慈济的精神和道义和大爱等等。(我在心底问:是不是我为非基督教徒的年轻人争了一口气?)
不管如何,我还是赔偿了150块钱,供做更换讯号灯和重新喷漆的费用。我也不知道这是否足够,他只说我可以给100-200块钱就好了,我说150好吗,他欣然接受。最后他和太太还拉着我聊了一会儿,打包了早餐坚持要我带回去。
这是我们难得的机缘,他说。

Thứ Tư, 7 tháng 12, 2005

老黑入门






原本涉猎着Canon EF 70-200 F4L,俗称小小白,怎道看到有人要出让Canon EF 80-200 F2.8L,俗称老黑,是70-200 2.8L(俗称小白)的前一代,堪称Canon的第一代L变焦系列的代表作。老黑和小白的最大的不同是外表,一个为眩目的白色,一为深邃的黑色。第二是小白是速度最快的USM自动对焦,而老黑则是较慢AFC的自动对焦。第三是小白可以配合canon的1.4x,2.0x的增距镜使用,老黑不能。除此之外,两者的成像、做工、重量、和色彩表现都是一贯的L系列:极至的表现。
卖主是两年前从别人手上买回来的,从镜头列号看来,出厂年份是1993,所以总岁数是12年。没有遮光罩,没有三脚架座,镜片干净,机动性能良好,镜身略有刮花,对焦环和焦距环蛮松,可说是8成新。我把镜头接上300D机身,头重身轻,看来不用三脚架座的话无法放上三脚架。试拍了几张,恒定大光圈镜头果然不同,景象亮丽,在室内普通照明下把ISO提高到1600勉强可以手持拍摄,而且成像细致锐利,不负L镜头的威名。琢磨了好一会儿,觉得两年左右的小小白也是这种价格,不如就上了老黑,毕竟是2。8的光圈,而且L镜头的耐久性应该信得过,用个20年左右应该不成问题。我不擅讨价还价,最后以2100成交,加上要另外购买的三脚架座、遮光罩和UV滤镜,最后大概是2700左右吧。大概是新的小小白的价位了,想起来也不便宜(总是觉得新的东西比较可靠。。。呵呵)。不过以老黑的江湖地位(ebay有人出让USD700左右),这个价位也不算太高吧。(自我安慰)
无论如何,这回我的镜头可是齐全了,从广角到望远都有了,接下来不能够再如此狠狠的花钱买镜头了。想那瑰丽的风景,多姿的花朵,街角的面孔,是收成的时候了。


现场试拍的一些照片

Chủ Nhật, 4 tháng 12, 2005

nottyboy


他是我的同事,外表冷酷,不动声色的样子颇有几分萧杀之气。可惜一笑起来的无邪嘴角和坦荡荡的笑声彻底扭转了冷酷的杀气,好像一只在飞行中思考生命意义的苯鸟撞上大厦从空中落下的姿势。而你也会打从心底笑出声来的那种感染力。
他很怕鬼,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当我们聊起鬼故事时他打冷颤的模样具有和冷酷形象矛盾的喜剧感,所以大家犹爱做弄他,凡是扮鬼一定会以他作为目标。最经典的莫过于去年的公司营队,我那一组在话剧表演时以各种各样不同民族的魑魅魍魉为主题,当然大家都不会放过他,纷纷向他走去,而他怕得跑跑跌跌却又忍俊不住的摸样确是令人叹为观止。
虽然他一点都不冷,可是说起“酷”来却是不为过。话说同事间大都一起用午餐,可是每到午餐时间他总不声不响一个人走出办公室,也不知会其他同事。起初我们面面相嘘,明明是一起午餐的,怎么不等大伙儿准备好了才一块儿出发。后来才知道他因为肚子太饿而等不及,也就摇头释然,这个直肠直肚的家伙(也难怪肚子这么快就饿。。。)
他喜欢阅读,空闲时常常捧着一本书,人物传记类商业管理类科学类历史类是他的最爱。我也因此常常和他一起逛书局,虽然我们看书的口味不同,但彼此各占一角,翻看不同的书倒也其乐融融。
他知识渊博,尤其是生活上的种种常识和科学原理。也有一颗怜悯善感的心,对社会新闻感叹不已,对我国政府的不争气而惋惜,对政治的错乱荒谬而冷笑,对财经投资头头是道。
他吃素,虔诚的遵随吃素的原则,所以很多时候没法和大家一起聚餐。不过今年开始有所转变,大家开始在午餐时间吃素,一饭三菜的外卖,由他每天打电话去订购,然后送到公司来。从此他多了吃饭的伙伴,我们也乐得吃些清淡的东西,驯养吃素的胃口。
而最近他喜欢上摄影,买了一台数码SLR开始用光绘画。生活里从此多了一道彩虹,他的部落格也更加色彩缤纷了。
12月5是他生日,在此祝福这个可爱善良又通识的朋友生日快乐,生活愉快,更上一层楼。

Thứ Năm, 1 tháng 12, 2005

人事变动

关于公司的两项变动,可以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
有三位同事离职,他们将飞向另一片天空。且不管他们职场生涯的这次转弯的后果如何,那求变的动机期许了发现的空间,摆脱已知的熟悉而探索未知的好奇,这份功课隐喻一种长足的进步,是为好消息。坏消息是我们即将分离,同窗工作聚餐工佘闲聊等等情节不再,这意味失去。纵使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惆怅之情难免。
第二项变动是搬迁。TPM办公室的所有同事将搬回来mid valley的第二办公室,而原本在第二办公室的我将搬迁至隔栋楼的总部。那边人多,包括所有管理层。现有的自由和空间即将逝去,哀哉!不过到时大家一同工作,近距离的相处更加热闹,也算好消息。

feeling 音乐空间2 的暂休


昨夜是最后一晚的演出,feeling 音乐空间2 的歌手纷纷上台唱歌,台下的顾客络络不绝,都是老朋友了,怎么都要赶来见证一场完美乐谱的休止符。
也许过后是更灿烂的新乐章,也许是一场无法预期的等待。怎么都好,大家都路过了那么一回,记忆里无可抹杀的风景。

610t 里关于昨晚的帖。

欧洲电影展 2

2005 欧洲电影展昨天落幕了。这次我看了8部电影,
1.《maybe》
2.《not of this world》
3.《kebab connection》
4.《she,me & her》
5.《The inheritance》
6.《One way ticket to mombassa》
7.《zelery》
8.《paradise girls》

以喜剧片为主,不过不失,没有惊喜,比较可取的是法国片《maybe》,喜欢里头对未来情景的刻画,沙漠化的巴黎,你一定很好奇那会是个怎么样的世界。还有那部荷兰电影 《Paradise Girl》,三个故事里有两个以中文和粤语为主,剧情随手展开,竟如此贴近普罗大众的生活。而第一个故事的日裔女主角,天真活泼之余却又洞悉世情,看透一切后的自得其乐,展示了另一种面对生活的境界。我喜欢这个角色。除此之外,最有印象的应该是捷克电影《zelery》了,男主角的恳实面孔如此清晰。

这次的电影多数是在星期天和星期一连续看下去的。那两天友人和我好像在谷中城生活,早晨十点多出门直到夜间十一点多回到家,也没吃正餐,都是以面包充饥。如果电影的播映时间有比较大的空档时间就去Strudel点一杯咖啡坐在沙发上阅读书本。
星期一夜晚看了这回电影展我的最后一场电影后竟觉得失落:我花了两天时间看电影,怎么确不觉当初期待的快乐?
我想问题在于这次选播的电影不及去年的精彩。至少我到现在还记得去年的法国片《Spanish Apartment》,意大利片《ask if i'm happy》,英国片 《my ideal husband》,还有一部忘了什么国家的《twin sister》。 这些电影或令我感动、或令我若有所悟,每一部都令我回味无穷。就是那种好像得到了宝藏的感觉,寻宝图是当初电影展的时间表。
我和友人说起,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会想起今年电影展的影片吗?

Chủ Nhật, 27 tháng 11, 2005

欧州电影节

截至星期天下午四点,我看了三部电影。法国电影–maybe,意大利电影–not of this world和德国电影–Kebab
connection。三部都是不同类型的电影,maybe 热闹逗趣,超现实的表现手法底下牵引出发人省思的主题。Not of this world 平淡情节间见真章,一样让我省思。Kebab Connection 是喜剧,稍为胡闹的手法。可是言之有物,我为其亲情和爰情动容,为其结局而宽容。
当然我不会述说电影情节,那是声影光戏的看(听)故事体验。我也不会影评,那超出我看电影的体认和审观。我只是想说一种看似偶然却带有启发性的电影与生命的关系和其互相体验的灵感。
三部电影都有婴儿–后代–生命的责任。也分别表达了一些"课题"的恐慌和似图解答(或不答)地球的未来–孤独的人生–繁衍后代的恐慌–面对人生的责任–放下过于自私的自我。。。恰好都是我目前省思的题目,冥冥中透过电影给自已一些启发。

Thứ Sáu, 25 tháng 11, 2005

小明的生日

今天是小明的生日,大伙儿在一个星期前已经拟定好如何为他庆祝,我们同事间一贯的生日惊喜系列之一。
所谓惊喜,取其毫无防备的心态,让开心的事情发生在目标身上。而开心的事情不需太复杂,原定计划有两份草案:

1。星期五下午是公司的开斋节开放门户宴会。宴会在傍晚时分完毕后ivan 和 james约了小明去All Star pub 喝酒聊天打pool。预算小明应该会邀请其他同事一块儿去,而大家各自找借口拒绝。然后他们就在pub里头喝酒,小明一定要坐在背向pub入口的位置。最后大伙儿捧着一个生日蛋糕走向他,生日歌声悠扬响起,他惊讶的转过头来,发现那些拒绝他的邀请的人们笑嘻嘻对着他唱生日歌。
2。一切和以上相同,直到他们三人坐在pub里头喝酒期间,ivan 和 james各自寻找借口离开,听电话或上厕所什么的。然后让小明在那边干等15分钟至半个小时,不耐烦的感觉被鼓吹至一定的程度后大伙儿捧着一个生日蛋糕走向他,生日歌声悠扬响起。。。。

当然计划只是一种如果环境如预期就这样子依照打算进行的东西。我们在行动的前一晚接到HR的同事的电邮,他们有另外的点子。如下:

星期五下午在公司的开斋节开放门户宴会的当儿,Elin会找个借口让小明进去HR的办公室。而大伙儿已经藏在里头,他一踏进门口。。。




于是我们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决定来个双重惊喜,两个计划都进行。而且喝酒的地点从All Star换去新开张的finnacle irish pub。计划草案最终通过执行计划1。

当天的计划顺利进行,小明先是被大家喷个满身挂彩,吹蜡烛切蛋糕。不过大家都吃不下蛋糕了,所以接下来的计划2我们取消了一个蛋糕,改由一片secret recipe的巧克力蛋糕代替。
后来他们三人去了喝酒,我们先行集合,大伙儿准备浩浩荡荡的履行第二个计划。突然ivan来电告知小明离开pub去车子拿东西,于是我们更改计划,大伙儿乘主角不在现场时进去pub,放好蛋糕点好蜡烛十多个人围着最靠近门口的桌子。主角一踏入门口。。。。



“这次是完全没想到,也不会想到的了。。”,小明笑嘻嘻说。

Thứ Ba, 22 tháng 11, 2005

六月在记忆低空飞过

非常偶然的,看到了一个部落格主人的名字。和记忆中的名字贴近的相似。
于是翻出了当初的一部分纪录,是为纪念:

----------------------------------------------------------------------------

三 月 是 潮 湿 的 季 节 , 常 有 下 得 好 久 的 雨 。 间 中 也 有 炎 炎 太 阳 努 力 晒 干 昨 夜 豪 雨 留 在 草 地 的 水 份 的 气 候 。 就 是 这 么 样 的 一 个 三 月 , 我 遇 见 了 六 月 。

如 果 要 说 是 缘 份 或 偶 遇 什 么 之 类 的 话 , 我 倒 宁 愿 认 为 那 是 一 种 原 始 的 吸 引 力 , 牵 引 我 至 六 月 面 前 。 那 个 时 候 地 心 吸 力 仿 佛 变 得 好 重 , 我 的 话 语 通 通 掉 落 在 地 上 。 我 就 站 在 六 月 的 面 前 , 不 知 说 些 什 么 才 好 。


" 我 可 以 问 你 几 个 问 题 吗 ? " , 这 是 我 第 一 次 向 六 月 说 话 。 当 时 太 阳 躲 在 云 的 后 面 注 视 着 我 。 我 觉 得 有 点 热 , 但 却 冒 不 出 汗 来 。 好 像 有 些 东 西 在 心 里 开 动 了 的 感 觉 , 我 想 起 第 一 次 看 见 六 月 的 情 形 。


那 是 去 年 六 月 的 事 情 了 。 新 学 年 开 课 后 的 新 面 孔 里 唯 独 看 见 一 个 白 色 的 女 孩 , 也 许 是 她 白 色 的 上 衣 和 白 哲 的 肤 色 让 我 产 生 一 种 错 觉 , 她 是 人 群 里 唯 一 发 亮 的 灵 魂 。 我 逐 记 忆 住 她 齐 肩 的 头 发 、 白 哲 的 皮 肤 、 小 巧 的 鼻 子 、 乌 黑 的 眼 睛 和 紧 抿 的 嘴 巴 。 这 所 有 东 西 加 起 来 就 成 为 一 个 简 单 的 方 程 式 , 含 有 一 种 原 始 的 动 力 , 唤 我 。


后 来 我 终 於 遇 到 了 一 个 机 会 , 再 加 上 一 些 勇 气 ( 或 许 那 天 我 的 星 座 在 宇 宙 里 坐 拥 着 一 个 非 常 勇 敢 的 位 置 吧 ! ) 。 我 问 了 她 一 些 问 题 , 她 一 一 作 答 。 然 后 我 们 交 换 电 子 邮 件 地 址 。 来 到 这 个 时 候 我 算 是 认 识 她 了 , 她 的 名 字 是 六 月 。 是 的 , 好 诗 意 的 一 个 名 字 , 让 我 想 起 陈 升 的 一 首 歌 , 歌 名 好 像 也 是 叫 六 月 。 说 的 大 概 是 一 个 名 字 叫 做 六 月 的 女 孩 的 故 事 吧 ! 在 他 之 后 我 也 遇 到 了 一 个 叫 做 六 月 的 女 孩 , 写 下 了 这 篇 文 章 。



好 像 梦 想 中 的 土 地 有 一 天 突 然 出 现 在 脚 下 的 感 觉 , 我 简 直 不 敢 相 信 那 个 被 我 在 远 处 注 视 的 美 丽 女 孩 此 刻 在 我 面 前 轻 言 淡 笑 。 她 叫 六 月 , 是 一 个 带 有 阳 光 的 优 雅 气 息 的 女 孩 。

那 天 回 到 家 后 我 就 扭 开 电 脑 , 拨 号 1515 连 上 网 际 网 络 , 用 六 月 给 我 的 电 邮 地 址 找 到 了 她 的 ICQ 号 码 。 我 愉 快 地 把 " 六 月 " 这 个 名 字 加 入 我 的 ICQ 连 络 名 单 里 , 觉 得 我 和 六 月 的 联 系 紧 了 些 。 早 上 的 相 遇 似 乎 还 留 下 些 回 音 , 六 月 的 气 息 在 三 月 里 变 得 浓 厚 , 我 觉 得 不 太 足 够 , 逐 寄 了 封 电 子 邮 件 告 诉 六 月 我 找 到 了 她 的 ICQ 号 码 。 像 风 还 在 吹 着 的 时 候 风 筝 被 收 回 地 上 的 感 觉 , 我 自 网 际 网 络 退 出 , 心 里 倘 佯 着 不 舍 的 感 觉 。


晚 上 我 又 上 网 , 查 看 ICQ 的 连 络 名 单 。 六 月 的 名 字 显 示 出 红 色 , 她 没 有 上 网 。 后 来 的 几 天 我 再 也 没 碰 见 六 月 。 但 我 却 莫 名 的 愉 快 着 , 好 像 一 个 知 道 自 己 身 怀 巨 宝 的 人 。 期 待 一 天 天 滋 养 着 思 念 , 我 害 怕 那 原 始 的 吸 引 力 失 效 , 竟 慢 慢 忘 记 六 月 的 容 颜 , 唯 有 她 的 阳 光 般 的 优 雅 气 息 , 我 一 一 谨 记 在 心 。


第 二 次 遇 见 六 月 是 在 擦 肩 而 过 的 之 前 一 刻 。 我 还 来 不 及 按 捺 心 里 澎 湃 的 喜 悦 , 六 月 即 向 我 浅 浅 一 笑 , 以 示 招 呼 。 我 假 装 自 然 , 也 回 报 以 一 个 微 笑 。 待 她 走 远 后 , 我 转 过 头 回 望 她 远 离 的 背 影 , 微 翘 的 发 角 在 肩 上 随 着 步 伐 摇 晃 。 美 丽 如 她 。


同 一 天 下 午 我 又 在 楼 梯 转 角 处 遇 见 六 月 。 那 时 她 正 在 走 下 楼 , 而 我 正 在 上 楼 。 我 望 向 她 的 眼 睛 , 目 光 由 一 条 直 线 变 成 一 条 斜 线 再 变 成 一 条 横 线 。 我 和 六 月 再 次 擦 身 而 过 , 而 我 哽 在 喉 咙 的 思 念 说 不 出 来 , 我 每 晚 在 ICQ 守 候 的 心 情 也 无 法 表 达 。 问 题 是 : 我 该 有 个 怎 么 样 的 开 场 白 呢 ?


" 其 实 是 一 种 原 始 的 吸 引 力 , 牵 引 我 至 你 面 前 。 我 在 宇 宙 的 位 置 因 你 而 活 动 起 来 了 。 "


好 吧 ! 就 这 样 子 说 吧 ! 我 决 定 当 下 一 次 我 的 星 座 坐 拥 宇 宙 间 最 勇 敢 的 位 置 时 我 会 如 此 表 白 。


不 过 我 该 怎 么 说 出 口 呢 ! 有 一 次 我 看 见 六 月 独 自 一 人 在 等 待 。 她 看 见 我 时 对 我 笑 了 一 下 。

" 要 回 家 了 ? " , 我 问 。

" 哦 , 是 的 ! "

" 等 巴 士 ? "

" 哦 , 不 , 等…………… 等 朋 友 ! "

她 似 乎 没 有 再 谈 下 去 的 意 思 , 眼 神 漂 到 别 处 。 我 不 知 所 措 , 急 忙 遁 开 。 而 那 段 开 场 白 , 简 直 就 像 一 段 非 常 勉 强 可 以 接 得下 刚 才 的 对 话 的 句 子 , 我 怎 么 能 够 说 出 口 呢 !

我 再 次 回 到 那 地 方 时 六 月 已 不 在 了 。 我 只 看 见 她 的 身 影 向 路 口 走 去 , 然 后 一 辆 车 开 至 , 她 打 开 车 门 , 对 驾 驶 座 上 的 男 子 甜 甜 一 笑 。 上 车 。 离 去 。

我 在 那 里 徘 徊 , 天 空 似 乎 变 得 更 阔 了 , 我 的 目 光 不 知 该 往 哪 儿 摆 。 太 阳 不 知 从 哪 儿 注 视 着 我 。 我 觉 得 很 失 落 , 却 没 有 伤 心 的 冲 动 。


三 月 多 雨 , 太 阳 暂 时 休 息 。 六 月 还 没 来 到 , 就 已 经 离 开 了 。



笔 于 2000 年 3 月 30 日

Chủ Nhật, 20 tháng 11, 2005

2005 第一届全球华文部落格大奖

有人告知说马来西亚的有人部落入围了“艺文类”组别。所以我去了入围的部落格逛逛,发现多数都很不错。
看来,2005年是部落格发扬光大的年份。以后的历史必有记载。

Thứ Ba, 15 tháng 11, 2005

第五届中文书香世界

话说回来,上个星期六我也去了第五届中文书香世界。
大多数时间只混了诚邦的摊位,用掉了两张40%折扣卷。幸福99区比较多书了,可惜我买其他的书本用光预算了,不然有些关于美食的书到想买来看看。其中一本《如何煮狼》,单单是书名本身就很有吸引力了。
结果我逛了老半天,只买了

1. 吉娜。蕾克- 灵魂的符号,从占星学发现你的宿业
2. Robert Cowley - What If, 史上20起重要事件的另一种可能
3. 三本野葡萄
4. net and books 18 - 阅读的所在

以下是想买但没有买的
1. 黄锦树的《谎言或真理的技艺——当代中文小说论集》
2. 骆以军的《遣悲怀》
3. 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

所以这次书展我没买到文学类的书。把这个月的阅读留给历史学和占星学吧。哦,还有编程技术(后头自有分解)


以下是很想买但保留下回或下下回的:
1. 天方夜谭,全十册,完整版

后来又到上海买了中国程序员杂志2004合定本。虽然是去年的书,可是内容真得很精彩,不只有最新(2004年的)编程和电脑业界的技术精粹,还有中国顶尖编程员的经验技术谈。我看了一回就欲罢不能了,虽然略嫌破旧还是付钱捧回家。

Thứ Bảy, 12 tháng 11, 2005

治安

我居住的地方有整百座五层楼组屋,分为A-G区。昨夜我和A区的居协会负责人聊天,说起日渐益下的区域治安,大家一起感叹世风日下,警察无力,摇摇欲坠的安定感。续我家被爆窃之后,这段时期陆陆续续还有其它的案件。他一一叙述:

有一位住在A区的妇女中午送女儿去学校后回家,惊然发现两个陌生华裔在其住家内,他们亮刀,妇女不敢声张,目送两个窃贼从容离去。
有一个家庭,主人只不过出门两个小时,回到家竟发觉被窃贼光顾,损失财物。
在家乐福对面的住宅区,男女主人白天上班,儿女上学。屋子大摆空城,窃贼光顾过一次,在他们还没有回过气来的时候。窃贼再次光顾。根据邻居口供,窃贼是华裔,驾驶一辆BMW轿车,他们以为那是屋主的朋友,所有没多加理会。
一个应该是瘾君子的华裔,在我们组屋楼下向经过的人明目张胆讨钱,这负责人在居协会办公室里(办公室就在我们组屋楼下)听到闹声,出来观察事情发生。后来那华裔愤愤离去,走去巴士亭坐了一会儿。负责人继续留意他,发现他后来走到我们主屋楼下的草丛鬼鬼祟祟。所以现在那些草丛已经被清理掉了,负责人说:他应该是要抢劫经过的女生们的手提袋或钱包。
还有一个案件,是发生在负责人居住的那栋组屋。是一个年轻人,家家户户敲门,说要卖东西,大家当然不要。他走到没人在的屋子,形迹可疑,还好楼下的马来妇女早就觉得不妥,一直盯着他看。他没办法,逛了一会儿就下楼离开,还狠狠的瞪了那马来妇女。

我就说:防不胜防啊。。出门都无法安心。不管是对走在路上/车里的人,或是留在家里的财物或妻儿。
负责人说:经济不好,太多人要快钱(easy money),而且外劳又多,大家的财富会令他们眼红的啊。
我说:为什么要这么多外劳?把那些空缺提供给本地人,大家就不用去偷去抢了吧。
负责人说:问题是,那些去偷去抢的人不要做那些工,他们要的是容易获取的金钱,以换取物质的享受。
我说:这样下去,这城市越来越不安定了。警察呢?
负责人说:警察?叫都不来,好像我在恳求施舍似的。他们一直借口人手不足。如此的话,政府大可增加警力,可是却不见行动。
负责人说:唯有和邻居大好关系,大家互相了解彼此的行踪,以至可以守望相助。

我开始认真考虑:
我还要在这个城市逗留下去吗?
或者是,在如此的恶性循环底下,就算回到家乡,还会有净土吗?

Thứ Hai, 7 tháng 11, 2005

摄影的艺术

今天在论坛读到一篇关于给摄影初学者的文章(转帖的)《為什麼你永遠是菜鳥》,里头开章明义的否决了轻率的的摄影态度,也重新强调了摄影最重要的是镜头后面的那只眼睛,而不是器材镜头的好坏。当然这些说法并无意鞭挞想随便拍拍照片为纪的人,他的“对象”是有心迈入摄影的艺术殿堂但被众多的唯美相片所迷惑的人们(譬如我本身),“摄影不只是这样而已。”,这是文章想表达的东西。
在《人像攝影不簡單》这帖子提出了“人像攝影的四個藝術境界”,所谓賞心悅目、惟妙惟肖、張揚個性、诠釋生命四個層次,令我大开眼界。

我想,它道出了数码相机横行后的“人人都是摄影师”这种普及现象背后的省思。如果大家都借用日新夜异的先进器材拍好看的照片,不过是取其形而不得其意。渐渐摄影的美学艺术就会在众声喧哗中褪色,沦落为罐头艺术。所以摄影的本质在于摄影者的态度,他以怎么样的观点来看待展现眼前的景物,他对眼前的景物有什么样的情绪感受,摄影就是那光影的魔术,把一瞬间的情感和观点凝结在一个框里呈现给世界。
当然个人的要求不同,严谨的摄影者必然有较高的自我期许。至于只不过想拍生活照的摄影者秉持着随意的态度也无可厚非。我想,值得坚持的是,不要让摄影的精髓被普及的数码器材淹没,用谨严的态度维持一条摄影艺术的通道,让大家知道,还有这么样的一个境界,可以到达。
然后我们各自选择,方向。

Chủ Nhật, 6 tháng 11, 2005

从四湾岛的回程


由于途经柔佛州的著名海滩desaru,我们顺路去溜达了一会儿。
那天是开斋节第二天,公共假期,海滩很多人。我们顶着毛毛细雨在那里长长的沙滩走了一趟。也许是季后凤的关系,那里的海浪蛮大,每一次扑岸都发出巨大的声响,伴随飞溅得高高的浪花。游人们就这样子戏浪,玩得不亦乐乎。

后来经过kota tinggi 时,弯入柔佛州著名的龙望瀑布想一睹其风采。却因其昂贵的入门费而作罢,九块钱一个人,简直是狮子开大口。我和友人不做他想,掉头就走。


吃蛇





在四湾岛的时候友人的亲戚捉了一条蛇。那不是一场特意的狩猎。蛇太倒霉了,它想偷吃在屋子外头游荡的小鸡不逐,屋内的人被小鸡的嘶喊声惊动。蛇于是沦陷。
友人杀蛇,把皮刨开,取出蛇头蛇胆,剩下的蛇肉切成块状,掺入小半杯法国朗酒放入高压锅里煲熟。蛇皮在屋外滩开被阳光曝晒,皮上的复杂花纹是蛇族的生命密码,他们不屑解读,宁愿用味蕾和胃酸融合彼族的生命能量。

四湾岛


我们住在这间屋子里




偌大菜园内的一个矿湖




友人挥杆钓鱼



乘着开斋节假期到四湾岛走了一趟,住朋友的亲戚家。家在偏远菜园处,两楼自建木屋,外表原始,却五脏俱全。夜里有虫鸣树叶沙沙声,下雨的时侯屋顶清脆的响应着梦镜。所以在那边的第一夜我自反复的雨水声里半睡半醒直到天明。

四弯岛是边加兰的一个小市镇,她不是岛。其名四弯皆因边加兰的公路有好几个大弯,一弯二弯到七弯,弯口邻近的小镇则以此为名。边加兰位于柔佛州最东南端,靠地不佬海峡,对面是新加坡国土。往tanjong pengelih 搭船可直抵新国。

友人说四湾岛著名龙虾,8TV的《横行八道》甚至远道而来录制龙虾特辑。除此之外,附近有很多海口海角,还有一个马来西亚海军营。由于天气不好,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呆在屋子里头,也没拍摄到这个小镇的风味。欣慰的是,我们总算体会到了立足马来西亚半岛最南端的感觉。

Thứ Ba, 1 tháng 11, 2005

那个下午,油棕园




今天的天气算热,虽然不至于阳光明媚,但也稍微看得见蓝天白云,四点多。太阳眷养的影子斜斜长长的在地上活动。

我跟爸爸到油棕园里,他去劳动,我去摄影。我们的油棕已经种了三年,长得三、四公尺高了。我身在油棕园,所以无法拍摄放眼望去一大片绿油油的油棕树像土地里冒出头来的小孩往镜头微笑的画面。到处走走,随便拍了一些园内的植物,还有隔壁刚种不久的小油棕树,和满地的蜜瓜爬藤。

拍摄风景照需要一个观点,然后从那个观点等待最合适的光线时刻。这次我找不到满意的观点,我说下次,我要好好找一个“放眼望去一大片绿油油的油棕树像土地里冒出头来的小孩往镜头微笑的”观点。

Thứ Hai, 31 tháng 10, 2005

人生的问题2

场景2:早上去婆婆家,叔叔和我谈起工作.他问我为什么不自己出来闯.他的说法是打工始终不自由,不管是财务上的或是精神上的.我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来创立属于自己的事业.如果我不喜交际的话,大可配合一个善于交际的人才一起打天下.互补相成。他说起了自己的经验,希望说让我少走一些冤枉路。现在的他从事进出口贸易生意,觉得非常自由,随意出游,也不必说忙碌于打理生意,任何时刻都可以是生意的机会。譬如一次搭飞机和身旁的乘客闲聊而得到的资讯有助于他的贸易机会,或在外国的一次旅行而找到了某些物品贸易需求的存在。他强调说人脉是最重要的资产,我应该努力结交和我相关专业或完全无关的人,别只是看电影和朋友相聚。我明白他的苦口婆心,也感谢他的经验相告。
场景3:早上妈妈和我谈天,他说起我在吉隆坡租房子住,他们要过去探望我都不方便。又说起隔壁家的孩子才刚出来工作不久就买了一间排屋。从这里出发,劝告我别乱花钱,好好储蓄以便早日买间自己的房子。他也说起父亲现在还在工作,家里也没有其他负担,也可以资助我买房子。

问题来了
1。我是不是要一直打工到最后?
- 我还没想过这个问题。从打工的目的来看,最重要的无非是为了生存和生活,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财务自由的同时也满足精神需求的话,我为什么不去做?推动力的问题吧。也许我太过安逸并沉溺现在的安定,积极求进的精神不复。好像躲在一个自己塑造的精神世界里钓鱼,追求与世无争却陷入人世间对成功的定义的诱惑。
2。为什么即使得到父母的资助我也不去买房子?
- 我实在舍不得仅存的一点自由。我没供车没供屋子,每月仍有盈余可存。仿佛挥一挥衣袖就可以搭火箭去冥王星的那种逍遥。这又带来了另一个问题
3。 为什么我不愿承担社会里大多数人都在承担的责任。
- 这包括人生规划(房子、汽车、婚姻和家庭)和生命的意义吧。我没有答案,生命的意义有如黑洞,我紧紧地和他僵持着不要被卷入里头,却又无法自他的吸引力逃出。于是我流浪至今,在这里隐藏了好几个岁月。他人早已扛起我还在这里苦思的所谓责任,干净利落。而快乐痛苦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毕竟是自己的选择。

人生的问题1

场景1: 星期天下午出席家乡朋友的婚宴。早在三个月前他就通过电子邮件告知我结婚的讯息,并邀请我出席他在家乡摆设的喜筵。我满口答应,毕竟好久没和他见面了,间中书信来往了好几年,直到今年才开始转用电子邮件。一个人出席婚宴是很闷的事情,还好席中碰见了另一位学院认识的朋友,也许在充斥着陌生人的场合碰见相识的人彼此的亲切感会加速增长。我们很开心的打招呼,开始聊天。他的身旁有一位漂亮的女生,我随意问道:嘿,你的女朋友啊。他的笑容很宽敞:这是我太太。“哦”,我干笑了一声,心里着实尴尬。他已经结婚了哦,而且很幸福,尤其是他打开手机用洋溢着满满幸福的笑容展示他两个月大的女儿的照片给我看时。哦,原来已经有了一个女儿。我的心里头还蛮惊讶的,三年不见,我们各自的人生已经走了不一样的途径,还如此兵不血刃。

问题:父母和亲戚开始问起我的女朋友了。我知道他们很想问起我的婚事。只是由于我甚至还没有女友的关系而退一步问。毕竟他们都懂得按部就班的道理。
“为什么不带一个女朋友回家?大家都开心。”
“难道你想一个人终老?”
“是不是你太挑剔?眼角别这么高啦!”
类似的问题。

Thứ Bảy, 29 tháng 10, 2005

生日聚餐

N的生日是星期天。我们提早帮他庆生,在谷中城的chilis餐厅。




午间,他在办公室里收到了三朵玫瑰花。至今仍揣测着谁是送花人。



快乐时光



眉目传情,可是太过张扬。





小明的食物还没来,大伙儿已经吃个不亦乐乎了。






他吹了蜡烛,从此生日愿望慢慢成真。


更多的点滴:
寻寻觅觅
NYPD

Chilis

昨晚和一班同事在谷中城的chilis餐厅聚餐。由于是星期五,又靠近开斋时分,我们预算了餐厅会满座。所以我和一个同事六点十五分去到餐厅想预定十五人的位子,却被告知我们需要十个人左右在现场他们才能安排这样的位子。我们只好拨电给其他人嘱咐他们即刻来到餐厅,间中越来越多如我们般正在等候的人被安排了位子,餐厅开始满座。当同事们来到时,他们说很抱歉,目前没有这么多位子。于是我们再等,一番波折之下终于在8点左右我们十五个人才得以入座。等待的过程中有同事G很不耐烦,和服务员在言语上发生了一些摩擦。另一位同事W很用心的走来走去察看餐厅里是否有人离开而腾出了足够的位子。G就说有些东西需要争取的,他说我与世无争,怎么可以忍受这样子的服务和等待。我也不说什么,毕竟我真的是不在乎这些东西。如果一个人的话这还好,可是在一大群人里这样子的不在乎会沦落为办事不力(是的我负责来预定位子的。。)还好大家都没怎么在乎,说说笑笑,抱怨这间餐厅或提议另寻晚餐的地点,也好不容易顶着饥饿的肚子熬到了在chilis餐厅用晚餐的一个星期五夜晚的开始,也是接下来一个星期开斋节和屠妖节的假期的开始。
也许漫长的等待后,饥饿感凝结到一定的程度,我们都吃得很爽,也觉得食物很不错。大伙儿有说有笑,热闹非凡。所以我们都忘记了之前等待的不耐烦。
当然,我们也同意,以后如果是一大班人的话就不来chilis了。

Chủ Nhật, 23 tháng 10, 2005

摄影省思

傍晚约了nottyboy去独立广场摄影。阳光温柔的西射,大钟楼的建筑物在侧光下稍微强烈的显露出典雅个性。我架起三脚架,相机摆在上头,竟不知从何拍起。这是一栋早已被拍摄过千万遍的建筑物,我想必从哪一本介绍马来西亚的影册看过她最美丽的形象。这样子的角度,这样子的光线,我只是在重复。不过这倒无所谓,我正在观望她的内涵,那些漂亮模型的拱门和窗户,圆圆拾级而上的楼梯,还有好些我来不及观察的细节,也来不及摄影,因为那样子的光线在半小时后就消失了。
我一边试着用最普遍的角度摄影一边思考着好照片的定义。是不是最好的时间最好的光线最适合的镜头最完美的曝光的总和就是一张好照片?我想着自己的心境,面对这么一个独特的建筑物坐拥一个美丽的午后,我茫然失措,相机的镜头框不出一个最满意的照片。所有的景物看起来都有漂亮的地方,譬如高高的旗杆在青青的草地上,背后是小朵小朵的云块,蓝蓝的天色在之间的缝隙静伏。譬如偶尔飞过天空的鸟群,我在逆光下惊叹他们的飞行姿态。然后我就不多想了,摄影也许需要思考,也可以随心所欲,让自己的直觉和审美观互相碰撞。可是我也知道最完美的作品需要一个预想好的画面,也许是即兴的,也许是筹备良久的,二者都需要耐性的等待,然后就这样子专注拍摄。
而这次的拍摄我也即兴的想了一个画面,要熙攘的车辆在独特的建筑物前划出一道一道亮丽的光线。我乘着天色将暗未暗的时候拍了一张,却因为经过的车辆太少而拍不出预期的画面。




试用渐灰滤镜(Graduated Grey Cokin.121M),虽然这不是一个适合的目标。





Hoya的偏光镜太细的外缘很不容易旋转,而且感觉上没什么显著的效果。这也许是角度的问题,那个时候太阳和目标的角度应该是在120度左右。




等不到一大群鸟飞过。。。




拍摄过程感觉到三脚架不平衡,照片的水平线都歪了。。这是很严重的问题啊。而且有时候在长时间曝光时竟然会拍到模糊的照片,看来此架无法承担比较重的镜头。gitzo的吸引力愈发强大了。。。

Thứ Bảy, 22 tháng 10, 2005

星期六购物日

中午出门到Low Yat Plaza买东西。目标是CD-R和Rechargable Battery/Charger。我直接上去一站式的All IT 选购。多番比较和考虑之下买了Uniross 的 Globe Trotter Charger 。自称世上最小的充电器,输入电压是100-220V,适合世上大部分国家使用。我没选比较普遍的GP 充电器,就是一个原因:Uniross充电器的小巧设计,方便携带,也不占位。CD-R我找不到据称是品质最好的Mitsui厂家生产的,也找不到Verbatim 的Data Life Plus,只好下一层楼到琳琅满目的电脑硬件商店涉猎,终于让我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店面找到,以60块钱买了一盒50片装的。其实我也不太清楚自己为什么非找verbatim的不可,虽然他自称可以保存数据一百年,但从来没人证实过。听说以前的verbatim使用日本Taiyo Yuden Company Limited生产的光碟,品质较好,现在则使用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oration 生产的,品质没这么好了。
至于我为什么在乎CD-R的品质和耐久性,都是为了数码摄影。没有了菲林,剩下的一大堆相片档案,raw、jpeg和tiff,通通魂归CD-R。而且最保守估计是每五年要重新烧录一次,譬如4、5年后我必然已经把所有的CD-R转换成DVD-R格式,要不然到时市面上恐怕没有CD-ROM驱动器了,我空有数据却无法阅读,唉哉。
后来去静思书轩买了一些五谷粉等早餐饮料,打算下个星期带回家乡给家人。
然后背着战利品搭单轨火车转轻快铁回家,花了300多块,买了实用的东西,应该没有浪费吧。
所以觉得很实在。

Thứ Năm, 20 tháng 10, 2005

黑社会


开场的肃肃音乐拔弄山雨欲来,紧张的气势一路蔓廷。阴沉的画面色调,气势含蓄的配乐音色,凌厉的剪接,缓慢的镜头移动。任达华和梁家辉,一静一动,一收一放,众配角们的精深人物刻画,忠义情法的茅盾,让电影充满了张力,贯穿一次黑社会的选举前后。
如果整部电影到一触即发的火拼和平协商后结束就会一气呵成。我不喜欢那说教式的结局,也许是导演的社会责任吧。
对了,配乐的是罗大佑。

Thứ Hai, 17 tháng 10, 2005

麻坡一游


从金山瀑布去到麻坡大约要45分钟。一路上我们的饥饿感愈发强大,以至于后来我们在四马路的一间卖面的食店围挤两张圆桌点了满席食物。以satay,otak-otak和油条为开胃菜,云吞面为主食,饺子热汤配食,最后是各类糕点如萝卜糕糯米糕等为甜品。如此放纵实为大家出游得逞心情大乐所致,结果是吃得太饱,以至口腹之欲大减,后来略过了晚餐Tay打算带我们去品尝的生鱼米粉。




饱餐一顿后去Tay的家探访,新村里的一间木屋,好怀念,我的童年是在如斯木屋长大的。我们翻看照片嘻嘻哈哈闲聊一阵已近傍晚,逐乘车出发去麻河边,Tanjong。


一行人浩浩荡荡出发,先去接feeling出来,经过一次走错路后顺利抵达他家。然后我们去了tanjong,适逢日落时分,我们远远自树叶和建筑物的间隙看见圆圆的太阳在水平线上鼓着红红的脸腮子,等着我们追过去侯她却不发一言的下山了。至少我们好好的散步了那长长的河堤走道,路经好几株百年老树,feeling一路介绍这些自童年起就长存他记忆的影像,我缓缓听着。然后feeling带我们去河边的小食店吃五香和rojak,当然没有忘记我们大伙儿承诺过deimy的红豆冰,还是要特别放多多红豆的。一众人吃喝聊天,外头飘着细雨,里头其乐融融。多么写意的出游。

Chủ Nhật, 16 tháng 10, 2005

Gunung Ledang 一游

清晨的大道很空荡,六点半左右我们七个人分乘两辆汽车往东甲出发。曙光刚现的都城飘起绵绵细雨,我们还担心这次的出游会因此败兴。还好一路往南的天气是愈发明朗,太阳渐渐升高。我们在八点多抵达东甲的大道出口,在休息处等待从麻坡赶来和我们会合的Tay。那时的天空有等待集合的云。





集合过后去东甲吃牛腩面。可是八个人之中有四个不吃牛肉,而那家食店只卖牛肉面,还好他们允许我们出外打包拿回来店里吃。
抵达金山(Gunung Ledang)山脚已是九点半左右了,大家背起行囊就往山上的瀑布爬去。



其实要爬到金山顶峰大约需要五个小时,不过要先向管理处登记,并聘用响导。我们并没有登山的打算,所以沿着梯级爬了40分钟左右就到达一个小瀑布。再往上爬的话就是山路了,而且有人在那边驻守,没有登记的人不准上去。
那边的人不多,我们逐找个地方放下行囊。玩水去了。







把一个星期疲惫用清凉的水冲走,洗一洗脸,眺望这个午间的艳阳天,当我们同在一起。

Bài đăng phổ biến